西门子工控网讯: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即CPS)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标准制定者、领先供应商),从而使德国制造业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意味着德国人创建了新的生产环境,包括新的管理、流程、模型等,还提供新的智能生产装备和新的技术手段。将推动德国的机器人、制造成套装备、IT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的变革,并加入到工业4.0体系内,再借助这新的工业体系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冲击世界原有生产体系中的产品,“确保了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德国的工业4.0概念是建立在德国在自动化装备全球领先的优势地位上,几乎所有国内的大型自动化工业企业,以及上千的中小企业也将加入到这一体系里去。西门子、菲尼克斯电气、倍福、施耐德电气、库卡等都在朝这一方向努力。
·西门子(Siemens):凭借全集成自动化(TIA)和“数字化企业平台”,西门子长久以来占据着信息技术集成领域的领导地位。西门子公司还将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以及大众汽车公司,通过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进行虚拟生产规划,可降低生产线上机器人的能耗高达50%。
·菲尼克斯电气(PhoenixContact):全面投入Profinet工业以太网的开发,目前形成了全面的基于Profinet工业以太网的竞争力。
·倍福(Beckhoff):与传感器、视觉系统及机械厂商一起参与“科技自动化-系统化工程”与“极速控制-标准加工设备能效提升”两个项目的实施。
·施耐德电气(SchneiderElectric):推出的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除了实现了对电力、工业、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和安防5大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经验的整合,EcoStruxure与其子系统更强调软件带来的灵活性。
·罗克韦尔自动化(RockwellAutomation):通过与思科密切合作,推进标准以太网EtherNet/IP快速发展。Ethernet/IP是未经修改的以太网标准,可以和现在所有的标准以太网设备透明衔接,使得产业融合成为可能。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4月全球最大的工业展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西门子展示的新一代汽车生产线吸引了很多人。从表面来看只是机器人对生产线上的车体进行组装,任何一个汽车工厂都有这样的组装线。不过,制造的思路却完全不同。在该生产线上,车体与机器人一边“对话”一边进行组装。其工作原理为在车体内嵌入IC标签,记录汽车型号、必要零部件以及组装顺序等信息。车体接近机器人时会发出“需要5扇门”等指示。机器人会按照指示进行作业。
其他工业化先进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新工业战略”
虽然其他发达国家并没有明确提出“工业4.0”计划,但与之类似的各种变革在各国已悄然展开。
美国方面,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美国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实施“再工业化”。
美国通用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与德国的“工业4.0”类似,即将智能设备、人和数据连接起来,并以智能的方式利用这些交换的数据。AT&T、思科(Cisco)、通用电气(GE)、IBM和英特尔(Intel)已经在美国波士顿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以期打破技术壁垒,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在日本,长期积累的机器人技术,已广泛运用到了工业生产中。机器人、无人搬运机、无人工厂等先进技术和产品,是本田公司得以建成世界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线的必要条件。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继续把3D打印机列为优先政策扶持对象,计划当年投资45亿日元,实施名为“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的大规模研究开发项目。
正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积极融入和布局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大势所趋。早在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入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时签订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重点提及希望在工业4.0方面和德国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