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施耐德官方网站!
乐利商城

微信扫一扫,浏览更方便

一站式MRO服务商

施耐德官方指定代理商
服务热线:400-995-9955 (声明:本站非施耐德官方网站,只提供产品销售询价,如需选型和技术服务请拨打:4008101315)
售后电话:021-38688888 传真号码:021-38686488 工作时间:8:30-17:30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业务资讯 >
摆脱“孤岛”思维 施耐德构建智能电网“摩天大
作者:施耐德 / 来源:schneider / 发布时间:2016-12-14

  “搭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结构并实现其功能,对提高电网的供配电能力、实现节能降耗并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9月5日,施耐德电气能源事业部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叶冰在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供电会议现场,接受了记者采访。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智能供配电网络中的关键决策系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入中国。它要求电力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能源消耗,节省双方费用支出的诉求。“在本次活动中,施耐德电气带来以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为重心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注入更多的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以及高能效。”叶冰介绍说。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虽然处于加快发展期,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激励政策不足、企业节能意识需进一步提高、合同能源管理实现方式存在障碍、融资渠道缺乏等。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宣布在北京市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试点工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带来新气象。

  记者:施耐德电气如何看待“需求侧管理”这一概念,在中国,如何推动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叶冰:智能电网范围非常大,施耐德电气更愿意称其为电网的智能化。从全球范围来说,电网的智能化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领域。在中国,智能电网领域以往更多地侧重于输电侧。但事实上,能更多体现客户价值或提高社会效益的领域应该是在配电和用电侧,这与施耐德电气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实践、产品、解决方案也是相关的。我们一直在帮助一些用电负荷密集的大型能耗企业、商业建筑进行能效管理,如果能以此为基础整合输配电网、电网的管理者、组织者,完成需求和供应方的互动,那就实现了我们所说的“需求侧响应管理”。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让电网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清楚看到“需求侧管理”的价值是驱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用户和供电方为例,通过“需求侧响应管理”,用户可以诊断自身的能效情况,动态掌握自身负荷水平,并实现与电力供应方的实时信息交换;而供电方则可以凭借“需求侧响应”为依据建立能效电厂,灵活调节短时间内的用电需求,不需扩建基础设施即可满足短时内的高负荷用电。当然这一切都要基于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这也是施耐德电气一直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