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工控网讯: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的人民大会堂,中国政府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其中有一项是邀请著名跨国企业的领导人发言,作为外资企业代表,法国施耐德电气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获得了这个致辞的机会。施耐德电气获得这种殊荣与信任既是对其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其25年来坚持本土化的艰辛努力的肯定。
日前《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一书出版发行,该书向我们讲述了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后发生的各种故事,经历的风风雨雨。
施耐德与中国现代化的百年之缘
溯源施耐德电气与中国较早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1896年。在那一年的7月份,法国勒克勒佐镇接待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客人—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在此前一年的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作为参战一方的主导者,李鸿章失去了权力。此时七十三岁高龄的李鸿章访问欧美,寻求强国之路。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勒克勒佐镇上的一家企业,法国第一辆火车机车的生产企业,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战舰的制造者,当时法国第一大军工厂—施耐德公司,彼时的施耐德仅次于德国克鲁伯,排名世界第二。
如果说1896年李鸿章在施耐德的造访,是中国不得不开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产物的话,那么二十三年之后的1919年,施耐德公司迎来了一位未来将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这一年,一位名叫邓希贤的年轻留学生来到施耐德的工厂,开始了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生涯。多年之后,这个年轻人的另一个名字为海内外所熟知,他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在施耐德没有停留多久。他属于这样一批年轻人—中国当时最为开放和勇敢的人,他们到达西方意味着这样一个社会共识:中国要有所改变,必须更为彻底地了解和转向现代化。
2010年11月6日,又一位特殊的中国人来到了施耐德。这是正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位于尼斯的施耐德电气卡罗斯技术中心后,胡锦涛受到了公司总裁和10多位法国政要、企业家代表的热情接待。
此时,无论是中国,还是施耐德公司,都已经与100年前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