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躺在家中上网时,电子设备提醒你家中的光伏储电装置已经充满了电量,随着你的手指轻轻滑动,多余的电量便可以买给附近的充电装置,途经的电动汽车在电量耗尽的情况下,便可以即时充电。
施耐德电气:这是你未曾了解的能效新世界
这种原本只可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基于能效管理发展,正在逐渐演变为现实。物联网时代将每个人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打通成数字化坐标,使各种需求能够被聚集起来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
如此巨大的产业价值自然逃不过互联网公司的关注,苹果在做电动汽车iCar,谷歌收购MakaniPower开始研发高空风筝式发电机;传统行业公司如施耐德电气也在寻求转型,将物联网、云计算结合起来进行能效管理。不同于过去单纯的节能产品售卖,万物互联时代的能效管理将带来怎样的新玩法?
从B2B向B2B2C
提到能效管理,普通人的认知都会觉得这是一个离自己比较遥远的名词。基本只有工业产业以及社会发展才会关注能效管理,大部分涉及能效管理的公司也基本都是属于B2B企业。而现在,对于能源行业,个人将和企业变得同等重要。
回到文章最开始描绘的场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由买卖能源,这个看起来更像是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的样子:个人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能源的生产者。想想是不是有点小激动?
德国的莱茵鲁尔区正在尝试将上述场景实现:被称作E-DeMa的项目在鲁尔区建立了一个智能互联的分布式能源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家庭在消费能源的同时,可以利用自家的微型分布式能源电站生产电力,而生产的电力可以在社区内进行销售。
面对能源产业的这种变化,能效管理企业需要同时从C端消费者的角度来理解需求,其核心,是能效管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将个人和能源的信息孤岛打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通过传感器互联互通,产生海量的数据。数字化转型将使能效管理企业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把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达到对能源消耗的节约与改善。
以施耐德电气的住宅解决方案为例,灯的光线亮度可以自动适应室内的环境;百叶窗自动调节角度来分散光线;同时空调配合窗户照进光线来以最低能耗调节室内温度,从电器到家居,各个部分通过传感器打通连接,自动化地进行能效管理。据相关数据统计,这项方案为每个普通的家庭节省了高达35%的电力开支。
能效管理定制化
互联网实现了定制化的普及,随着物联网将万物打通,能效管理在物联网的基础上,也逐渐走向定制化。
在过去单纯售卖产品的基础上,能效管理企业将云服务、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从企业的能源消费模式、能耗设备和软件管理平台的搭配以及运营方向着手,将面对的问题综合考量,针对不同企业的问题定制不同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实现能效的提升。
以楼宇为例,楼宇能耗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的41%,老旧的楼房面对着电路老化电力浪费的问题;互联网办公楼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则更为严格;行政为主的白领办公楼则对室内环境、制冷供热有着更高的诉求。
位于望京的SOHO节能中心项目在进行能效管理时,采用了3D渲染引擎——将SOHO建筑的供热、电力及环境等系统进行完整的3D图景描绘,就像给楼宇做了一次全身的三维B超般,使能效管理者针对显示运行的数据,在能效管理平台上直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