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施耐德官方网站!
乐利商城

微信扫一扫,浏览更方便

一站式MRO服务商

施耐德官方指定代理商
服务热线:400-995-9955 (声明:本站非施耐德官方网站,只提供产品销售询价,如需选型和技术服务请拨打:4008101315)
售后电话:021-38688888 传真号码:021-38686488 工作时间:8:30-17:30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业务资讯 >
完善行业标准 推动建筑电气节能
作者:施耐德 / 来源:schneider / 发布时间:2016-12-14

  近两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不断深入,建筑电气领域掀起一股绿色、低碳热潮。节能解决方案和相关的产品层出不穷,为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深入研讨国家和行业节能、节电相关标准,交流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经验,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节能专业委员会主办,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办,北京高通广告有限公司会展部承办的2011年中国(国际)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绿色建筑”。来自全国各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电气总工、建筑工程公司代表以及建筑电气、照明、智能系统设备生产企业的代表等20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就当前建筑电气领域的节能现状、遇到的困难、解决措施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能源利用率低节能刻不容缓

  谈及我国的能源消耗现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马欣伯表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过程当中,能源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目前,我国城镇化每提高1%,将新增建筑用地1000多平方千米、新增建材总量6亿吨、新增城市用水10亿平方米、新增标准煤6000万吨……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理事长王金元指出,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但是能源利用率却比较低,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情况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英国单位GDP能耗为0.27吨标准煤,德国是0.32吨标准煤,日本是0.17吨标准煤,而我国去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吨标准煤以上。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建筑面积约20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的能耗比重将更大。而在这些建筑能耗中,空调、照明等机电设备所消耗的能源占到建筑运行能耗的半壁江山。因此,建筑电气节能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不少人士将目光投向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以及地源热泵技术、高效光源、三联供技术、智能化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项目之中,获得了一定的节能成效。

  标准不健全节能遭遇拦路虎

  在建筑节能的过程中,建筑电气行业出现了很多与节能环保概念相关的产品和理念,如太阳能技术、楼宇自控技术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相继进入公众视野,但是这些产品和节能模式的推广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王金元表示,在建设领域,设计是龙头,影响到后面的施工、验收等环节。但是,现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在节能方面只有一个评价体系,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该标识是以自愿为原则的。除此之外,建设领域没有出台相应的节能设计、施工等系列标准。建筑电气设计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可参照的数值,也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不知道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设计师无法实现精确的节能设计,后面的施工、监理环节与设计保持同步,也很难达到一定的节能成效。目前,我国90%以上的建筑都属于不节能项目。

  除了存在标准“漏洞”之外,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任元会认为,很多企业不负责任的做法导致节能市场陷入混乱状态。他指出,绿色建筑能最大限度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推行节能、低碳建筑过程中,不少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打着节能的旗号,随意夸大产品的性能。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他告诉记者,现在有些照明产品制造企业宣称,使用LED灯代替高压钠灯,可节能80%,能大规模地应用于路灯照明。但是,目前这种大功率的LED灯技术并不成熟,在路灯照明中远不能替代高压钠灯。企业这种夸大其词的作法很容易误导消费者,阻碍节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促电气节能

  面对建筑电气节能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气专家纷纷支招,为推动节能行业的有序发展献计献策。

  王金元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相应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标准不健全,已经成为制约电气节能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建筑电气行业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工程建设标准,使建筑设计者、施工者以及业主了解工程预期的节能目标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中国建筑电气分会节能专委会主任李炳华呼吁,现在国家除了尽快制订相应的工程建设标准,还应当逐步推行“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政策,比如国家和地方财政拿出专项补贴基金奖励节能建筑用户;实施物业税优惠政策,让节能建筑用户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大力提升社会民众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士参与到建筑节能事业中。李炳华强调,只有公众增强了节能意识,主动参与到节能工作中来,这个市场需求才会逐渐扩大,相应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才会越来越完善,建筑节能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来自中信武汉市建筑设计院的李蔚表示,目前,节能手段和技术很多,设计师应当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各项节能设备的原理、效果、性能等,选择合乎建筑需求的产品,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打造绿色、节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