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能效管理系统”这个看似新鲜的概念,或许将在未来的建筑节能上担当不小的职责。据联合国环境署的统计数据,建筑能耗占到城市公共机构能耗的70%以上;而据北京卫星制造厂的了解,如今广泛使用的以冷冻站为主体的中央空调占到建筑能耗的40%以上。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要围绕空调节能的智能能效控制/管理系统和针对楼宇全面用能的能效控制系统提出了实现节能10%到30%,最高50%的功能。
“随着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这种智能能效管理系统将成为趋势。”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一力认为。
节能诱惑
根据住建部日前发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的目标。实现的方式包括发展绿色建筑,供热体制改革,公共建筑节能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智能能效管理几乎是通过系统控制原理涵盖了所有的方式,企业们也盯住了这个机会。
早在几年前,施耐德就开始大力推行其EcoStruxure(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整合一栋楼宇内部各个相关的系统,如电力、空调等等,通过减少能耗,加强安全并缩短响应时间,实现楼宇节能高效,“可以实现节省高达30%的能源消耗,”施耐德方面表示。国内企业远大集团则将重心放在了空调节能上,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系统,提供诊断、改造、管理、操作、能源、维修、保养等集约式的中央空调解决方案,“我们的项目节能率一般在10%~40%,最高可达50%。”远大市场部某销售经理表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北京卫星制造厂如今也踏入这一领域——以“神舟北极”集成冷冻站这一产品形式提供空调节能的能效控制系统服务。“我们能够实现10%到50%的节能,取决于设备质量。”北京卫星制造厂厂长助理宗文波介绍,并且能够通过模块化生产理念,使安装、拆卸和装运等方面更为便利,将现场建设周期缩短为传统冷冻站建筑周期的1/5,且大大减少占地面积。
但在李一力看来,这些能效管理系统能够节能多少,还不好说。“节能的理念是很好,但是能耗本身就有不确定性,比如说一栋办公楼某一时刻是使用10盏灯,另一时刻可能使用100盏灯,所以智能控制系统的节能效果也有不确定性。”李一力介绍,现在智能能效管理类产品还没有标准化规范,技术还在不断进步。“我认为,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能够实现10%,最高30%的节能,就是很好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