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不仅成了第一贸易大国,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了影响全球的最大生产者。随之而来的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成为了自动化产品与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市场。从宏观层面看,行业“总量”持续大幅增长,并带动“增量”的同步增长。根据Miconex一中国最大的测量仪器仪表及自动展览会统计,2000年国内自动化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市场容量为22.5亿美元,约187亿元人民币。而到2010年,据统计,中国的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已达700亿元人民币。IMS Research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机器视觉、人机界面、伺服和步进驱动、中低压马达驱动器和工业计算机在内的中国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在2013年将会达到131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在12%左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式发展的中国现代工业自动化,真正快速发展的时间只有十多年间,但是面对存量庞大的中国自动化市场,让我们再次来盘点一下十多年来中国自动化工业市场的发展与活跃在这个市场中的国内外企业!
中国自动化市场中的国际与国内企业
市场为外企所占领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二十多年,正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缓慢发展的阶段,也是国外自动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的时间,如入无人之境。如新北京十大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全部都是由国外自动化企业来完成的;在三峡工程中,ABB不仅为三峡右岸电站、左岸电站厂房、泄洪坝和永久船闸提供了全封闭组合电器、升压变压器和中压开关设备,还成功建造了三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三峡电力输送到华东和华南地区。当前大型的核电、轨道行业自动化亦基本上为外资品牌占据。从销售额来看,以2008或是2009年的销售数据, ABB在华销售额为280亿元人民币左右,德国西门子在中国的销售额为600多亿元人民币左右,法国施耐德在中国的销售额为190亿元人民币左右。另外比如日本机器人可以占到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一半。
中国快速成长的“全球制造工厂”重要角色身份与相对发展落后的工业自动化产业,使得国内自动化市场成为了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中国自动化产业从一个全闭塞的零开放度、零融合度的行业发展为一个开放度非常大,和世界市场融合度非常高的行业,而这正使得世界上的大大小小的,各个细节产品的企业和产品都进入了中国市场进行自由而充分的竞争。并随着中国本土化企业的快速成长,外资企业在生产制造、研发及采购、物流等全方位地开始了本地化进程。
本土企业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是国内自动化工业的成长期,国内形成了上海、西安、重庆、天津、北京、大连几个工业自动化基地。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发展,中国本土自动化企业也从模仿到创新,从低端到高端,优秀民族自动化企业不断涌现。如和利时、浙大中控、南瑞等民族品牌不断崛起,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技术资金实力领先的中国本土自动化企业开始走出去,扩大地盘。无论是开拓国外市场,还是投身国际资本市场、收购海外企业都在近十年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