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扫”过,立体模型出炉。按1:1比例“打印”一个1.7米的帅小伙儿只需3天,连脸上的青春痘也清晰可见。动作大片里演绎的“3D打印”快速成形技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国内首批追踪该项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天津大学快速成形中心已全面服务全市数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将神奇的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装备、航天、医疗等领域,并集成到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体系中。天大近日对使用该校3D打印技术的10家客户(包括摩托罗拉、施耐德、航天三院、力神电池等)的调研显示:与传统模具制造工艺相比,3D打印技术使这10家单位每年新增产值3.7925亿元,研制成本下降111.6万元,新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约80%。
3D打印技术就是逐层堆积树脂、石蜡、高分子粉末、金属等材料进行加工的原理。将任意物体分成成百或上千个横切面,每个面的厚度为0.1毫米,用“激光烧融粉末成型”原理,自上而下依次打印并最终“堆出”一个立体模型。为保证打印的精确性,研究人员会事先采集数据点,并输入电脑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在精准数据模型的指示下,激光扫过需要打印区域的粉末瞬间被高温凝固,紧接着下一层横切面接力赛般再被激光定形。3D打印的优势是能打印出复杂的工业设计,满足企业和个人“个性化”的需求,节省了材料和开模加工时间,不亚于一场工业革命。
记者昨日走入天津大学3D打印快速制造基地快速成形中心,两台两米多高的机器,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发出“嗡嗡”的声响。掀开机器罩子,能看到一束红色的激光正在来回扫描。负责人崔国起教授说,按1:1的比例还原打印一个1米7高的小伙儿,仅需3天时间,花费1万多元。但如果按比例缩小到巴掌大的真人模型,几小时就能完成,费用也仅需几百元。
同时,天津大学能打印最小的部件仅有0.4毫米,单层厚度可以压缩到0.06毫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尽管3D打印技术听上去新潮,但早在1998年,科技部就在国内设立了包括天大在内的5个推广中心推广这项技术。该技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人们熟知的神八、神九飞船中的宇航员坐垫,就是天大利用这项技术制造模型并制成了成品。
崔国起介绍,天大3D打印技术现已为本市近300家企业、全国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与研发支持。2012年年底,该校正式组建科研团体,对3D打印技术进一步科研攻关。在当前的技术基础上,争取让未来的3D打印时间更快,材料应用更广,费用更低。在医疗领域还能让人造骨骼等更加安全,实现直接植入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