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与IPC结合,赋予了它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PLC技术和产品在工业控制市场上长盛不衰的推动因素。此次,媒体采访到中国业内权威专家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彭瑜教授,与我们一起探讨中国PLC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谈到国内PLC的现状和国外PLC的现状,彭瑜教授做了如下阐述:中国市场方面,我们可以先看一些数据,以2011年的报告为准,在中国市场,欧美的PLC占52.7%,日本的PLC占31.8%,中国大陆的PLC占5.4%,台湾的PLC占6.6%,如果把大陆跟台湾算在一起,那中国国产PLC的占有率就是12%,另外还有其它一些国家的,但所占比例都比较小,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中国国产的PLC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能达到这个数目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往前推10年,这个占有率也就只有3%~5%,甚至还要少,所以近几年中国在PLC的发展上还是有很大进步的。同时,我也看到在广东、江苏,包括上海等地,有很多愿意做PLC的小公司,而且不断地有人加入进来。
但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PLC市场就形成了三大巨头,在欧洲是西门子,在北美是罗克韦尔(RockwellAutomation),在亚洲是三菱。他们三家从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地位都是无法撼动的,所谓“无法撼动”就是在排名上他们三家永远是前三名。当然最近这些年也有一些小的内部变化,例如西门子逐渐会有一些下滑,但是罗克韦尔(RockwellAutomation)的势头在上升,三菱基本上能够保持原状。除此三家之外,其它的排名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还有施耐德、欧姆龙、GE等一些品牌也榜上有名。
同时,整个工业界对这些控制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现在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而2008年以后的金融危机,现在又有欧债危机,全球的经济都不太景气,但是我想大家也注意到了,美国现在认为不能把所有实体的生产都外包到中国等一些地方去,他们一直在说要再工业化,或者说是工业实体回归,他们已经把这个作为他们的一种国策,所以美国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了。过去,他们的制造业都是迁到国外特别是亚洲来,现在他们要回迁,但是回迁并不是要照搬原来的状态。例如与中国相比,在用人方面,中国的成本是很低的,而他们要用机器人来参与制造业,要求就不一样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种趋势是很明显的。我们讨论一家公司PLC的发展,就是看它能不能适应现在全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潮流,也就是能不能适应智能制造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把过去由人来判断和决策转变为控制系统的行为。如果能够很快地适应这些要求,那么发展可能就会快一些,如果适应得比较慢的话,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业绩就会有所下滑,这是非常动态的。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技术是一直都在向前发展的,尽管它的形态和名称没有改变,还是叫PLC或者DCS,但是它的很多内容,它自身所具有的很多功能性的要求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