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施耐德官方网站!
乐利商城

微信扫一扫,浏览更方便

一站式MRO服务商

施耐德官方指定代理商
服务热线:400-995-9955 (声明:本站非施耐德官方网站,只提供产品销售询价,如需选型和技术服务请拨打:4008101315)
售后电话:021-38688888 传真号码:021-38686488 工作时间:8:30-17:30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业务资讯 >
互联网思维能源打破传统格局 为节能减排开辟新
作者:施耐德 / 来源:schneider / 发布时间:2016-12-14

  西门子节能环保网讯 面对经济增长趋稳的大局,能源革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6月中旬,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用四个“革命”将能源体系的转变提高到了迫切且深刻的程度。能源变革与能源革命的一字之变,所蕴含的是能源行业各个领域的全面变革将走向更为深度、彻底的模式颠覆。

  然而,能源体系的模式将如何变构?业界众说纷纭,然而大多数仍属于变革的范畴,并未触及到模式的颠覆,也就是革命的内涵。作为与传统集中式能源体系运行模式既然不同的思路,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的结合,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方式。互联网能源打破了传统能源市场的交易模式,改变了能源供应和消费的格局,被业内认为是能源未来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能源:能源进化新路径

  事实上,能源的革命始终推动者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如今的能源问题,是能源供给端始终占据着主动地位,能源消费者并不能左右能源的生产与供给。而此次能源革命的提出,将是一场关乎能源消费端的革命。

  传统能源发展方式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矛盾,是国家将能源生产和消费提至国家长期战略的高度的重要原因。随着集中式供能出现能源开发跨区域、远距离输送、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与环境友好的矛盾,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能源的消费和使用形态,未来可能形成“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使用者”的能源格局。从集中式供能到分布式能源,再到互联网能源,分布式能源打破了远距离输送能源、能源效率低下、供需平衡等问题,而互联网能源则进一步解决了能源的可持续性、信息流通、打破垄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易方式发生转变等问题。这种与传统能源格局截然相反的观念,并与互联网时代所伴生的分散化思维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密不可分。

  不久前,国电董事长刘振亚在出席美国一项会议时所用的题目是建构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想将各种集中式、分布式能源进行统筹,输送至各类用户。这样的网很像一张巨大无比的智能电网。

  新奥集团近年也频繁提及互联网能源的概念,其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能源体系已进入了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集中与分布式协同、多能源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现代能源体系正在形成,而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深度融合也将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产业组织模式——互联网能源,它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构建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是去垄断,去中心化的“无中心网络”。而新奥自主创新的泛能网便是对互联网能源的一种实践。据悉,“泛能网”可将天然气、风、光、地源热、水源热等多类能源、能量,根据不同的来源、不同客户的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匹配与调度。同时,利用泛能站集成技术,形成多个泛能站之间的能源调配,在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方面形成供需互动、有序配置、节约高效的智能用能方式,实现能效最大化。

  当然,这样的思路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国外的一些模式同样提出了将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构思了一副人人生产、人人消费的可再生能源的美妙图景:如罗马试图通过将社会空间、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改造成一个资源共享的综合生物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便携的电网输送到各个区域;摩纳哥公国将住宅建成微型绿色发电站,向电网输入清洁的电能,以及将国内所有公交车的汽油内燃机引擎驱动改为氢燃料汽车,成为全球第一个公交系统零排放的国家。

  互联网技术与能源革命的结合,仍属新兴话题。在整个能源体系革命中,如何看待互联网的角色,把它作为一个工具,还是一种方法,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美国提出的智能电网、欧洲提出的能联网都是从企业或者行业的角度,将互联网仅仅作为一种技术工具而开发出了能源的互联网;而王玉锁的观点却更为注重互联网所带来的扁平、高效、以客户为中心等模式和思维,互联网能源的提法也更为合适。两条道路孰优孰劣难以分辨,但越来越多的能源企业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渗透和影响,并不断为此谋局落子,却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