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巨头的角力则围绕大数据和生态圈展开。
今年初,谷歌公司以32亿美元收购Nest,创下了谷歌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
Nest Labs由马特·罗格斯和“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联合创建,2011年推出首款产品智能恒温器,它可以自动控制暖气、通风、空调等,让室内恒定在设定温度。随后,Nest又推出了一款可以感知烟雾、一氧化碳、温度、光线、动作和超声波等的智能设备Protect。
分析人士认为,谷歌是为了进军潜力巨大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市场,并获取这些公司所掌握的家庭数据。
2014年8月,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宣布,未来3年内,美的将向上游延伸,转型为智能楼宇设备集成商,从空调扩展到楼宇其他设备,对楼宇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据悉,美的集团(20.41, 0.25, 1.24%)旗下的照明业务,已经并入了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
近几年,围绕智能楼宇市场,传统工业巨头如西门子、施耐德、霍尼韦尔、联合技术等持续发力,科技类公司三星、谷歌、NEC等陆续跟进,国内又有美的等加入战团。那么各家企业嗅到了哪些商机?简单粗糙的中国房地产会变得“智能”甚至“酷”起来吗?
试验和示范期
据了解,在中国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仅有4%的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常见的情况是,5%的人周末加班,整座楼的空调都会打开。中国各类建筑的粗放运营、高耗能问题日益严重。
在中国,实现楼宇的节能化、智能化已经刻不容缓。
NEC中国智慧城市部副总裁王颖告诉笔者,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消耗能源最大的是暖通和照明两大系统。“一座普通楼宇经过深入的节能挖掘,中央空调的节能潜力达到15%—25%左右;照明系统的节能潜力可以达到20%以上。”
但是,更换智能楼宇系统的费用也不菲。据了解,如果全面更换楼宇外墙保温,更换新型节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等,需要10 年以上的投资回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