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英国人的炼钢秘诀”
19世纪初期,在德国普鲁士一个叫埃森的地方,有着“贵族”头衔的弗里德里希·克虏伯继承了家族的炼铁小作坊及贸易行,并且在市政府有一个体面的职位,过着富裕且不受约束的好日子。然而,他的亲戚们却为他的一项癖好而发愁:每天的生意及公务结束后,克虏伯家的弗里德里希就一头钻进工作坊,琢磨“炼钢”的秘密。
原来,自从1740年英国人首次炼出第一块钢锭之后,为了垄断业界,英国人就一直保守着炼钢的秘密,没有把方法泄露给欧洲大陆的同行,以至于那时的钢都被称为“英国钢”。为解开这个“英国人的炼钢秘诀”,欧洲大陆上的研究者费尽心机,弗里德里希就是其中的一位。
弗里德里希对炼钢的研究到了“偏执”地步,他开始变得不管家里的生意、逃离他的政府办公室,脱掉燕尾服,一头钻进他的小小工作坊。不久,他相信了两位据说掌握了炼钢秘密的退役普鲁士军官的话,在家族的用地上建起第一座炼钢厂。然而,经过12个月的痛苦煎熬,在耗费大量的家族财产后,钢锭还是没有炼出来。在一次家族会议后,弗里德里希同意关闭钢厂、从此远离钢铁。
然而,就像戒不掉的赌瘾,几个月之后,弗里德里希带着他的又一个想法,再次跑进了他的炼钢厂。这次,他借了高利贷,与另一个据说也知道如何炼钢的普鲁士军官合作,开始他的第二次冒险。然而这次依然没有结果,军官被赶走,钢厂也第二次关闭。
痴迷的弗里德里希偷偷跑回他的钢厂,继续点火炼钢追寻自己的梦想。经过五六年的痛苦尝试,依然没有找到炼钢的诀窍。他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当成半成品或刺刀及工具卖出去。就算是这样,燃烧在弗里德里希胸中的那团对钢铁的熊熊烈火越烧越旺,他还没能掌握炼钢的工序,兴奋的大脑里就已经超前预想到复合钢的炼制。为此,他将他所有的钱都押了上去,并在埃森的伯尔尼河边新建一座工厂,准备用来生产复合钢。这座花光他所有资产的工厂,像个巨大的陷阱在前进路上等着他。
弗里德里希的工厂当时还没有使用蒸汽机作为生产动力,而是靠伯尔尼河上的水车作为动力。不幸的是,这条河在工厂建成的第一年就发生了干旱,工厂只能“开店停业中”。现金不断地流出,弗里德里希不得不到处去筹钱继续他的事业。六年之后,他不得不变卖掉家族传承两百多年的祖屋,和妻子及3个幼子不得不搬到工厂旁边一座过去给工头住的小木屋里生活。同时,他还失去了他在政府里的职位。弗里德里希欠着一屁股的债务,破落不堪的工厂生产时有时无,工人们在混着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