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本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莫过于雷士换帅。2012年5月25日,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最大照明企业雷士照明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兼CEO吴长江(微博)因“个人原因”辞去一切职务。同时,由软银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接任董事长,而CEO一职则来自第三大股东施耐德。
“照明狂人”吴长江被“VC教父”阎焱取而代之,这被不少人解读为“投资人夺权的新案例”。权可夺,但风投走到前台就尴尬了。阎焱也在微博上有些无奈地说,他接任董事长后会做一个“甩手掌柜”。
但事情的焦点绝不应当仅停留在新旧董事长身上。跟随吴长江多年的一位雷士照明内部人士对表示,最需要“提防”的其实是外资股东施耐德。
看看这家专注电气电工产品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吧,它是“法国工业先锋”之一,年龄超过了170岁,但它不仅没有显得老态龙钟,反而被业界形容为“极具侵略性”。从1980年代起,施耐德先后收购了TE电器、实快电力、梅兰日兰和奇胜等世界著名电工品牌企业。2010年,施耐德的全球销售额达200亿欧元。
早在1979年施耐德就进入了中国,从1994年起,施耐德多次向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之一正泰集团提出收购方案,但屡遭拒绝,双方随即陷入了持久的诉讼战。不过,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杜华君曾明确表达其在中国战略路径:收购和兼并。而正泰董事长南存辉对拒绝被收购抛出的理由是,施耐德疯狂并购扩张,将来中国企业原有品牌可能会被弃用。
2007年,施耐德转与正泰的“劲敌”、同处浙江温州的德力西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直至2009年,施耐德才和正泰达成和解。此时,它已基本完成了在低压电器产业上的布局,拥有了楼宇电工控制系列产品企业,并把目光瞄准照明产品。雷士成为其在中国的首选。
在2010年雷士上市前,软银赛富持股比例分别为36.5%,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吴长江的股份被稀释为34.4%,退居第二。不过当时吴长江声称“不怕失去控制权,因为我会给投资机构赚钱”。
2011年7月,施耐德以高于市价11%的价格从软银赛富等六位股东手上买入了占总股本9.2%的股份,并成为持股比例仅次于软银赛富(持股18.48%)、吴长江(18.41%)的第三大股东时,虽然吴长江口头上说寄望与施耐德实现“双赢”,但他开始有了“防人之心”,一个月后启动了与汇丰银行的期权对赌。
向来不忌讳被称为“赌徒”的吴长江当时觉得汇丰的方案很棒,因为可以用很小的代价,通过杠杆增持股票。如果赌输了只是赔三千多万港元,而赢了等于花1.85亿元买了5000万雷士股票而已,且这样一来其持股比例便可提高到逼近20%了。届时如果软银赛富的持股比例不变,那么吴长江就会晋身第一大股东。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雷士的股价没有如愿上涨,反而下跌。这意味着吴长江不仅“赌输”了三千多万港元,而且增持股份的愿望也落空了。
相比于对赌,直接买入更干脆,或者说吴长江其实从一开始就决定“两手抓”。从对赌协议生效不久的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他共35次通过二级市场买入雷士股,即平均每个月都会增持自家股票4次,每次购入股数从几万股到上千万股不等,且越跌越买。截至5月15日,其持股比例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