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这出资本悬疑剧正渐入高潮。创始人吴长江与新股东之间的对峙将如何收场?
自5月25日吴长江“辞任”董事长之后,雷士照明股价直线下滑。截至7月13日停牌,股价腰斩至1.41港元/股。
7月12日,雷士照明经销商、供货商齐聚公司总部,公开与公司新董事会成员决裂,谈判开始没多久就演变成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会。
隔天上午,雷士照明在各地工厂相继停工,工人拉出横幅强烈要求吴长江复位。此前,作为雷士照明创始人的吴长江曾表示,“为雷士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依然会回来的,我不会也永远不会放弃。”
故事的另外一位主角,雷士照明新任董事长、软银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几乎被一边倒地讨伐。再也无法忍受的阎焱随后回应称,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上市准则的要求和律师的意见,“从未阻止吴长江回归雷士照明的管理层,希望能与其会面详谈。”
阎焱还强调,吴长江2011年年底擅自把公司总部迁往重庆,以此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奖金和土地方面的好处,“但他并没有把这部分收益计算到上市公司中,有损公司利益。”
资本利剑的红与黑、创始人被出局、经销商逼宫、公司员工罢工、关联交易的质疑——如此种种,将雷士照明推向命运的十字路口。
资本登堂入室
“雷士的这一切都是吴总一手造成的!”阎焱毫不掩饰其直言不讳的个性。 “我承认在资本方面并不精通,但是我在产业方面却从未犯过错”,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也从未掩饰过其率直。
然而,对于吴长江而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资本在其面临股东纠纷之时曾发挥了“救世主”的角色,而如今吴为资本方面的“欠缺”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与软银赛富结缘,要从2005年年底、2006年年初说起。彼时吴长江与另外两位创业者胡永宏、杜刚商定“分家”条件,最终吴向胡、杜二人分别支付8000万元的分手费。
一方面要支撑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短时间支付1.6亿元的补偿金。一时间,吴长江求“钱”若渴。此时,软银赛富出现了。 2006年8月 14日,软银赛富向雷士照明投入的2200万美元到账,占雷士股权比例35.71%。
两年之后的2008年8月,雷士照明为了增强其制造节能灯的能力,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世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现金部分须支付4900万美元左右。
此前曾注资雷士照明的投资者坦言,那时的雷士照明自由资金完全不能支撑吴长江的扩张战略,唯一的办法就是融资。
当时公司账上现金及存款仅有3000万美元。此时,高盛与软银赛富联合向雷士照明投入4656万美元,其中高盛出资3656万美元、软银赛富出资1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