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企业都在瞄准亚洲市场,跑马圈地。但施耐德电气楼宇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梅迪(Dean Meyer)则诚恳地告诉本报记者:“就新开工的建设项目而言,目前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就收益而言,还不是。”
亚洲市场未来的容量和挖掘潜力究竟如何?跨国企业受困于相对落后的消费意识与不断上升的运营成本,如何选择合适的时点和路径进入这一市场?
施耐德正在把中国市场作为其在亚洲拓展建筑节能领域的切入口,同时兼顾传统的欧美市场的投资份额。梅迪表示,他会关注用回报的增加来降低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民众对于生活和办公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能效问题的重要性被大多数人所熟悉,这也是他们看到未来亚洲地区消费潜力的前提。
中国节能消费市场是新的增长力
记者:施耐德电气涉足中国能耗市场已有多年。从你的角度看,中国市场的节能消费意识到了哪个阶段?这个市场成熟了吗?你认为施耐德电气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挑战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未来需要应对的?
梅迪:最初的挑战始于关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对此,我认为随着民众对于生活和办公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能效问题的重要性被大多数人所熟悉。我们也同样视其为重中之重。
第二,必须要创造适当的条件来鼓励公共部门和私有企业更好地满足对建筑能效的期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挑战就是:在中国,这些标准仍在发展变化,例如绿色建筑劳动标准(GBL)、我们所遵循的美国LEEDS建筑标准以及其他各类标准。这些标准仍在发展变化,这可能就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记者:施耐德电气将如何定位中国的节能消费市场?中国是否仍是一个新兴市场,还是已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梅迪:就新开工的建设项目而言,目前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就收益而言,还不是。因为我们在这里尚未完全开展。但是中国有潜力迅速超过我们目前开展业务的任何其他市场,尤其是在绿色建筑项目上。
我们已将中国市场列入优先发展的行列。要知道,我们把大量的专业力量投入到中国市场,包括最佳解决方案、在其他国家积累的经验、广泛参与培训当地人才。
记者:我认为和美国等市场相比,中国的市场条件尚未成熟。您怎么看?
梅迪:是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是这样。首先是资质和标准的问题。比如绿色建筑劳动标准(GBL),这些标准还在发展变化,而且变化速度还将加快。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各种新的建筑项目铺天盖地,引发了普遍关注。
另一方面,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所面对的是蓬勃发展的节能消费市场。我们希望深入解决的,不仅仅是现有建筑内部的能源效率问题,而是要设计新一代的节能建筑物,以便从根本上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记者:您是否会担心中国的人工成本?因为这里的人工成本显然上涨了很多,贵公司是否也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这个挑战?
梅迪: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不仅对施耐德,对外国公司,对本土公司也是。这是当前的一大问题。个人而言,我认为人力成本上涨是一个问题。节能需求和投资回收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不过需求不会因此改变。
所以,我或许会关注用回报的增加来降低成本。我们的项目中,人工成本不是很大,尚未达到10%。不过,这确实会影响在中国的其他制造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