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836年的施耐德电气,从事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轮船建造业,20世纪开始,施耐德转向专业配电和自动化管理两大业务领域。在成立的一百七十多年里,施耐德电气遇到过无数次挑战,也经历了数次重大的战略选择。施耐德电气对奇胜长达七年的并购,也是其意图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大重要发展战略。
施耐德在中国大耍并购手段
据人民网报道,对奇胜的并购用了漫长的七年,才使施耐德电气从小股东变成全资母公司。1999年,对于施耐德和奇胜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刚刚开始,奇胜电器在中国的一些细分市场则是如日中天。
虽然施耐德电气声称它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中国市场,但它当时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却是它后来并购过来的梅兰日兰做出的。梅兰日兰1987年在天津开设了一家合资企业,施耐德电气于1993年将梅兰日兰的全球业务收归旗下,梅兰日兰在中国的业务也随之成为施耐德电气拓展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大约有七十个不同的品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收购过来的。施耐德电气通常会保留这些收购品牌,奇胜则是施耐德通过并购实现市场扩张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杜华君在2005年曾经公开表示过,施耐德在中国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并购、和合作伙伴进行联合来实现。
七年蚕食终成全资母公司
奇胜工业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家公司的股权关系非常复杂,股东之间相互持股,最大的股东是在香港的上市企业金山集团,澳大利亚的Gerard家族也拥有奇胜工业一定的股份,Gerard家族是奇胜品牌的创始人。也正是在1987年,奇胜开始了它在中国的淘金之旅。它在中国成立的公司名为奇胜电器(惠州)工业有限公司,是奇胜工业控股公司的子公司。
据一位奇胜的前任高管表示,施耐德1999年就表达过对并购奇胜工业的兴趣。在亚洲市场,奇胜工业在综合布线和控制面板等细分市场处于领导地位,这恰恰是施耐德意欲进入的细分市场,也是施耐德低压电器产品线上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作为并购的第一步,施耐德开始在公开市场购买奇胜工业的股票。2000年中期,施耐德已经通过公开市场的持续购买,持有奇胜工业15.2%的股份,成为奇胜工业的第三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