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工控网讯:自20世纪70年代,PLC取代了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以来,被广泛地使用到各种控制系统中,成为自动化领域中极具竞争力的控制工具。它简单实用、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可以满足80%的工业控制要求。但若想开发剩余20%的应用,只有PLC恐怕不行。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人们开始考虑使用PC机来进行系统控制,以求通过PC来满足剩余20%的应用。PC虽然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网络通讯功能以及能够执行比较复杂的控制算法和其近乎无限制的存储容量等优势。但是基于PC的自动化控制也有其不足之处,其设备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稳定性都较差,而这三个方面正是在工业现场经常需要克服的问题。
因此,一种新的控制器应运而生。它就是结合了PC的处理器、RAM和软件的优势,以及PLC固有的可靠性、坚固性和分布特性,可以解决剩下20%应用的控制器——PAC,这一术语于2004年被ARC首次采用。PAC的推出,就目前来看,虽然没有撼动PLC的地位,但其突出的优势使其成为了实现复杂控制时PLC产品的较好替代者。
如今,随着过程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了解决过程行业终端用户面临的种种棘手挑战,提高其产量、效率和盈利能力,对PAC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具备出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高容量的存储,并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改变自动化配置和架构。
施耐德全球首款ePAC产品
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施耐德电气提出ePAC全新概念,并推出全球首款ePAC产品——ModiconM580,采用一网到底技术,提高关键过程数据和事件的可视化程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确保信息的连续一致性,增大了数据交换的容量。而这一举动,也开创了自动化控制的E时代。
开放——“E网到底”
ePAC(Ethernet 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即以太网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是新一代PAC技术深度集成工业以太网技术,从底层实现工业以太网连接和通讯,使得工厂的设计、实施和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
开放,显然是ePAC的突出特点,自然也是ModiconM580的核心优势。通过最先进的ARM架构微处理器将标准的以太网嵌入自动化控制器,并且将它应用到现场总线、控制总线和内部的背板总线等所有的通讯中,以及所有的设备和模块,例如配电、低压电路板、能源管理功能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网络,实现无缝的连接和通讯的优化。